【摘要】文殊菩萨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其造像一直存在女性化转变的倾向,但并没有像观音造像性别转变那样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通过对五台山,敦煌等地文殊造像的分析,对文殊菩萨造像女性化现象进行解读,以及找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与观音的对比得出两者形象转变的差异及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价值观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文殊菩萨造像 女性化 中国化 世俗化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关于观音菩萨造像女性化现象一直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同样在造像上具有女性化现象的文殊菩萨,却极少被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几乎没有。事实上,作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首的文殊菩萨,其形象在中国的演变过程中,的确存在女性化现象,甚至是比较明朗的。文殊菩萨形象女性化现象是如何具体表现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它与观音菩萨造像的女性化现象有哪些不同点,以及导致这种异同点和人们关注不均衡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文殊菩萨的身世和性别问题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或文殊室利法王子,是般若智慧的代表,为大乘佛教中的首席菩萨,在中国经常和普贤菩萨作为释迦牟尼的胁侍菩萨位于释迦左右,世称“华严三圣”,或作为主尊单独被供奉,这两种形式的造像在五台山、敦煌等地都有出现。关于文殊在佛教中地位以及身世,佛经典籍中都有所记载,《文殊涅槃经》称:文殊有大慈心,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后投奔释迦牟尼处学道,成了释迦弟子,其中大乘以其为智慧第一,推为众菩萨之首;[i]《悲华经》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阿弥陀佛),他有一千个儿子,老大是观世音,老二是大势至,老三名王象,即文殊菩萨。”[ii]这是佛经中直接提到文殊为男性的记载。在佛教基本理论经典中,文殊以及其他菩萨都具有三十二相,金刚身,尤其在密教中,文殊均表现为男相。
佛教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中的人物形象均为男性,包括文殊在内,究其原因,要从印度殊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来分析。在印度,妇女是没有社会、政治、宗教等权利的,没有参加任何宗教活动和祭祀的权利,在家庭中则是男人的附庸,在印度处于最低贱的一类公民。《摩权法典》说:“诱使男人堕落,是女人的天性。……因为在人世间,妇女不但可以诱使愚者,而且也可以诱使贤者堕落,使之成为情欲和愤怒的奴隶。”[iii]在古典印度教中人们普遍有这样一个信念:生为女身是恶业的结果,无论妇女的种姓如何,她们在今生都是无法获得解脱的,除非来世再生为男人。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即使是宣扬众生平等的佛陀,都受到这种信念的影响,无法逃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初的佛教徒都是男性,严禁女性入教,并将妇女与禽兽、魔鬼相提并论,故在印度佛教中,菩萨皆为男性,且多为印度贵族上层社会伟岸俊美的男子形象。而佛法中说,一切诸佛菩萨成就菩提时,皆是非男非女,无性别之说,这或许体现了佛教中“众生平等,无有高下”的教义。佛经《曼殊师利经》说,文殊菩萨具有定、慧二德,主慧德者,名毗俱胝,为男性;主定德者,名求多罗,作女形。说明文殊菩萨现身男女是根据情况而定的。如在五台山文殊化现故事中,文殊或以文殊老人的男相出现,或以乞讨的孕妇出现等等,均反应了佛经中文殊菩萨的中性性别。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吉祥宝塔迎请:13391787876/13391787875 010-51662115转8027或8026 010-51656995
办公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 邮编:035515
Copyright 1999 - 2011 佛教在线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ese Buddhism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