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摇曳,香烟缭绕,一队善男信女跪在观音大士像前,随着声声磬响,虔诚礼佛,一位年轻的法师,身披红色袈裟,神情庄严,口诵三皈五戒文,手中执棒,不时轻击安放在供桌上的圆磬,一声、二声……,伴着寺内钟楼里大钟的轰鸣,在蔼蔼暮色中相互交响,携带着人们的思绪向空旷的山谷、浩渺的天际飘去、飘去……。这是普化寺举行接收皈依弟子的仪式,那位年轻的法师,便是如今五台山普化寺住持妙生法师和尚,也是我们这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人。
一
妙生法师,生于1964年,山西武乡人,俗姓郝,名兰生。其母一生奉道,曾入山中拜师隐修,常年净口茹素,修养性情。家世信仰;传统对于个体的人生经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生于斯,长于斯,自然受此信仰氛围之浸润,自小即勤于静思,于人生及生命之意义多有思索。他敏而好学。于小学、初中时,即为同辈中之佼佼者;少而聪慧,十三、四岁时便有出世隐修之想,但因缘未契。当时,有一修行老师父在极左年代,蒙冤入狱,对他震动很大。高中一年级时,这位老师父平反出狱。消息传宋,17岁的他深感这是因缘已熟,遂欲辍学出家修行。无奈惜才爱生的老师对这位酷爱文史的学生寄予很大的希望,不让他离校出走。他只好卷起铺盖行李,于傍晚悄悄溜走。
回家后,与母亲一说,母亲自然十分高兴。她觉得,在自己6个孩子中,数这个男孩(长子排行老三)体质瘦弱,出家入道,不但可以修心养性,参学悟道,而且于强身健体,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母亲为他收拾停当,便亲自送子上山,交待给老师父。妙生法师上得山来,心中多了几份自然真趣,少了许多尘市喧闹。他的性灵得到最充分的张扬,日与山鸡野兔为侣,夜有溪水小泉作伴。师徒二人开垦出大片土地,耕种五谷杂粮。夏日里葱绿一片;秋收时,金黄一色。满山遍野。仙桃瓜果,真是一派世外桃园的景色,清风明月夜,师徒时而谈经论道,时而静坐养心,一片祥和,一片静谧。至今说起,妙生法师师都觉得那.确是一段最难忘的日子。身边没有了那些烦恼之事,心中确实达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加之天天静坐练功,身体也日胜一日地健壮起来。
在他入道隐修的这一段时间,一个偶尔的机遇,使他的人生又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一天,一位曾经追随过虚云、谛闲等大德的空法师父(当时已还俗,住在武乡)路经此地,见妙生法师性情敦厚,慧根不浅,便坐下来,用浅近的语言讲解了佛教的微妙法门,告诉了他佛法的殊胜意义。妙生法师一闻之下,如他自己所说,真是“茅塞顿开”。决心改弦易张,舍道入佛。于普化寺这一净土道场,听住持妙生法师说这一番话,不由让人想起北魏时净土高僧昙鸾大师的一段经历。昙鸾大师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因家近五台山,自小就听闻有关文殊菩萨种种传说,14岁时便登山寻访灵迹,因而出家。出家后为注释佛经,积劳成疾,感生命短促,如果不获长年,很难完成自己的志愿,听说江南道士陶弘景精研神仙方术,知长生不老之方,便至其处请教。陶弘景教其调心练气,并授《仙经》十卷。昙鸾携经北返,途经洛阳时,遇到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便问:“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菩提流支回答说:“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长生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便轮回三有(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耳?”意思是说,道教不配与佛教相比,靠道教的《仙经》,即使能多活些年,终究是不能摆脱生死轮回,达到长生不老的。菩提流支把一部《观无量寿经》授给昙鸾,告诉他:“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昙鸾顶礼接受此经,当场把江南带回的十卷《仙经》烧掉,从此研究和弘扬净土信仰,成为净土宗的奠基者。日本的净土宗及净土真宗都奉昙鸾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空法师对妙生法师的指教亦如菩提流支三藏对昙鸾大师的教诲。妙生法师义无反顾,弃案头抄写盈尺的道家方术经卷于不顾,携带了干粮盘缠,便踏上了寻师求佛的历程。
起先,他听说在河北省的涉县有一个法师在传法收徒,便涉水登山。风餐露宿,前往投师。去后方知足人们误传。又听当地人讲栾城有法师,便又打点行程起身,去后又未果。这次行程数百里的远行,虽然没有找到可以皈依的师父,但于他却是人生的一大体验。他感受到往古先德西行求法,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的艰辛,懂得了一颗坚固的道心确实是靠多次的磨练来铸就的。当然,这次的远行也使他这个从未远离家门的青年打开了眼界,增长了许多社会知识。
寻师求法,靠道听途说,分明是不行的,他又从河北返回太原,来到晋祠旅游区的龙山石窟。这处石窟是由元初全真道士宋德芳主持开凿的,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道教胜迹,当时由晋祠文物管理所委派一名老僧人看管。这位老僧人便是在山西很有名气的正文老法师。妙生法师一见老法师,便生亲近之感,迫切地说出自己要出家,请师父收下的请求。但正文法师当时仅是被委派看管石窟,无权收徒,见年轻人求佛心切,态度虔诚,就把他介绍给了五台山普化寺的藏明法师。
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海内外享有极大的声誉。妙生法师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五台山。日后他入山隐修时,亦在翻阅经书典籍中看到过文殊菩萨圣迹的记载。如今,自己就要到五台山圣地出家为僧,想来真是莫大的福报。1982年秋季,妙生法师来到五台山普化寺,于藏明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法名妙生法师,号宝住。佛经里讲,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妙生法师师终于实现了自己出家为僧的愿望。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吉祥宝塔迎请:13391787876/13391787875 010-51662115转8027或8026 010-51656995
办公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 邮编:035515
Copyright 1999 - 2011 佛教在线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ese Buddhism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