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
    
English 繁体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佛学问答

佛教问答之——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4

http://wutaishan.fjnet.com   2015年10月07日  点击:0   字体:    

   (赵朴初老居士著述) 
    37.问:缅甸前几年举行第六次结集,是怎么一回事?
  答:佛逝世一百十年后,在毗舍离国僧团中有关于戒律上的争论,于是长老(僧龄高的称长老)耶舍(Yasa)召集七百位学德兼优的僧众,依据律藏,断定当时争论问题中有十件事为非法,这是第二次结集。根据南方佛典记载,佛逝世二百三十五年后,阿育王时代,有很多外道(佛教之外的教派)的人混入佛教徒中,混乱了教义,于是在阿育王支持下,以国师目犍连子帝须(Moggaliputta Tissa)为首的一千比丘在波吒利弗城(Pqwaliputta),即今天印度比哈尔邦省省城八纳Patna)诵出三藏,以清除外道掺杂进去的东西,这是第三次结集。根据北方佛教记载,佛逝世后四百年左右,在大月氏国迦腻色迦(Kani2ka)统治西印度时代,以世友菩萨(Vasumitta)为首的五百比丘造论解释三藏,共三十万颂,九百多万言,其中一部就是《大毗婆沙》(Mahqvibhq2q),是一部重要的论。这是第四次结集。距今八十多年前,缅甸明顿王邀集众多比丘校勘巴利文三藏,并将三藏全文和校勘记刻在石碑上,现仍保存在曼德勒城。他们称为第五次结集。1954-1956年缅甸联邦政府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年,发起第六次结集,邀请缅甸、柬埔寨、锡兰、印度、老挝、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等国的比丘二千五百人参加。他们进行了两年工作,根据各国的各种版本和明顿王第五次结集的校勘记,对巴利文三藏进行严密的校勘,印成了最完善版本的巴利文三藏,被称为‘第六次结集’。
  38.问:什么是巴利文?
  答:巴厘Pqli是古代印度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所以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巴厘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巴厘就是经典的意思。古代印度人民有一种传统习惯,就是把典籍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背诵下来,而不重视书写。根据《锡兰岛史》记载,西元前一世纪时候,才在锡兰开始传写。到西元五世纪,摩揭陀国三藏法师(通达三藏学者的称号)觉音(Buddhaghosa)到锡兰,重新用锡兰的僧伽罗文字母把巴利文三藏全部记录下来(一说觉音在锡兰时将当时保存很多的用僧伽罗文写的注疏译成巴利文)。原来的巴利文字母已经不存在,现在缅甸、柬埔寨、泰国的巴利文三藏也都是用他们本国字母记录的。最近印度也正在从事用印地文字母记录并印行巴利文三藏的工作。
  39.问:除巴利文之外,还有哪几种文字记录的佛经?
  答:还有梵文Sanskrit。佛教分南传和北传,传到南方去的用巴利文,是小乘佛教经典;传到北方去的用梵文,多数是大乘佛教经典,也有小乘经典。巴厘语是古代俗语,梵文则是古代雅语。
  40.问:中国汉译、藏译佛教经典是从巴利文翻译的,还是从梵文翻译的?
  答:汉译佛经,从梵文翻译的居多,也有从巴利文翻译的。藏译佛经则似乎全是从梵文翻译的。
  41.问:现在佛经一般有几种文字?
  答:许多国家都用他们自己的文字翻译了佛经。欧洲有俄文、德文、英文、法文、义大利文、芬兰文等,但是都不齐全,其来源不外乎三大系:(1)巴利文,(2)汉文和(3)藏文。梵文经典现在残存的己很少,尼泊尔和我国西藏还有部分古梵文本留存。北传佛教经籍,大部分保存在我国汉文和藏文藏经里。
  42.问:世界佛经是否可以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
  答:三大系的划分,是合乎实际情况的,现在佛教界都承认三大系的说法。一般说来,南方国家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我国云南省傣、崩龙、布朗等民族的佛教属于巴厘语系,是小乘佛教。比较精确的说,应当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qda他们自称的派名) 。大小乘过去一直有宗派争执,近来渐有融合的倾向。为了加强各国佛教徒和人民的团结和互相尊重,有许多人主张不再用大小乘的名称,因此称南传佛教为上座部佛教较为合适。我国汉族和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属于汉语系。我国藏、蒙、土、羌,裕固等民族以及蒙古、苏联西北利亚地方和印度北部地方的佛教属于藏语系。这两系都属于大乘佛教。
  43.问:汉译三藏有多少卷?
  答:有1,692部,共6,241卷,此外中国学者撰述收入藏内的有一千多卷。明代嘉兴版大藏经又收集中国学者撰述5,600卷编为续藏。近代日本也编印续藏,收集的也都是中国撰述的,共1,750部,7,140卷。
  44.问:汉文大藏经有多少版本?
  答:我国第一次刻本汉文大藏经是西元971年宋开宝四年刻本。在此以后,历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一千年之间先后有二十余次刻本。1936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金代(西元十二世纪)刻本大藏经,因此称为赵城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企图劫走这部法宝,为八路军抢救,牺牲了八位战士,才保护下来。这部经现藏在北京图书馆。西安开元、卧龙寺藏有宋刻(西元十二世纪)碛砂板藏经,近代有影印本。明代政府刻的南本大藏经(1372年开始在南京刻的)和北本大藏经(1410年开始在北京刻的),还有万历年间刻的方册大藏经(通称嘉兴藏)现在还有留存。清代雍正、乾隆年间(1735-1738)刻的大藏经(通称龙藏) ,尚有经板留存。我国敦煌石窟所藏晋、魏、隋、唐人的写经,自二十世纪初被发现后,很大部分被盗劫到国外,都是贵重的法宝,北京图书馆还藏有八千多卷。我国还有很多石刻佛经,最重要是房山县石经山上的石经。那是西元七世纪初我国隋代静琬法师开始刻的,一直继续了千年之久。所刻经版,封存在九个石洞里,和埋藏在塔下。1956年,中国佛教协会在政府支持下,费了两年时间,将那里的经版全部取出拓印了七份,现正在整理和研究中,计刻经一千余部,近三千五百卷;并考证发现辽刻石经是以《契丹藏》为底本,也就是久已失传的《契丹藏》的复刻。房山石经是一部稀有的法宝。
  45.问:藏文大藏经内容请介绍一下。
  答:藏文大藏经分两部分:(1)正藏,名‘甘珠尔’ ,‘甘’的意思是‘言教’,‘珠尔’是翻译,就是言教的翻译,包括经和律,因为经和律都是佛的言教;(2)副藏,名‘丹珠尔’,‘丹’的意思是论著,就是论著的翻译。甘珠尔共1,108部;丹珠尔共3,459部。
  46.问:藏文大藏经有无刻本?
  答:西元十二世纪元代初年在奈塘刻的大藏,称为奈塘版,是第一次刻本。十五、六世纪明代曾翻刻过两次。十七世纪清康熙、雍正年间在北京翻刻一次,称为北京版,同时西康等地又各翻刻为德格版、卓尼版等。西藏在雍正八年到十年重刻奈塘新版,大体与北京版一致而增订其未尽善之处。约在1921年间十三世达籁喇嘛重刻大藏经,称拉萨版。最近日本印行的西藏大藏经,就是北京版的影印本。
  47.问:巴利文三藏内容是什么?
  答:巴利文经藏分五部:(1)长部(D]gha-nikqya),相当于我国长阿含经;(2)中部(Majjhima-nikqya),相当于我国中阿含经;(3)相应部(Sa/yutta-nikqya),相当于我国杂阿含经;(4)增支部(Axguttara-nikqya),相当于我国增一阿含经;(5)小部(Khuddaka-nikqya),我国缺。我国小乘经藏只有四阿含(Qgama的字义是集,就是佛的言教集)。巴利文律藏分三部:(1)分别部(Sutta-vibhaxga),是戒的条文;(2)犍度(Khandhaka),是僧团中一切生活制度;(3)附篇(Parivqra),是戒条的解释。巴利文论藏有七部论;(1)法聚论,(2)分别论,(3)界论,(4)双论,(5)发趣论,(9)人施设论,(7)论事。这七部论是关于心理状态,宇宙万有的分析,因果论等重要著作。
  48.问:费了你很多时间。关于佛法基本内容和关于佛教经籍的一些主要情况都承你作了介绍,现在就谈这一些,以后再请教。
  答:不见得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只能说是提供一些初步材料罢了。
(本文来源: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